“台湾主体意识”是由倾“独”政治人物建构而成的。自蔡英文上台以来,也不断强调要坚持“台湾主体意识”。在2017年民进党党代会上蔡英文就提出:“民进党必须在坚持‘台湾主体意识’及‘主权’原则下,寻找和对岸互动的新模式,这是这一代民进党人的重要使命”。[ 《蔡英文:坚持“台湾主体意识” 寻找两岸新模式》,多维新闻网(
http://news.dwnews.com/taiwan/news/2017-09-24/60014344.html.)。
]她还通过废止课纲微调、推动历史新课纲等“去中国化”政策不断强化“台湾主体意识”。显然,政治人物在“台湾主体意识”生成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人为建构也是“台湾主体意识”生成的主流观点。但既有的基于人为建构观点的研究无法解释为何人为建构的“台湾主体意识”能够得到台湾民众的普遍接受、为什么能够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鉴于现有研究的这一缺失,本文在借鉴社会运动的共识动员与宣传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是致使“台湾主体意识”能够引发共鸣的关键因素,并对“台独”势力所采用的具体传播策略进行分析。
一、既有研究及其不足
现有的主流观点认为“台湾主体意识”是由“台独”分子人为建构而生成的。“台湾主体意识”出现于1990年代中期,是在李登辉倡导下,由一批“台独”学者人为建构,再通过民进党当局的宣扬与政策推动而成,并逐渐普及化的。[ 王建民:《关于“台湾意识”与“台湾主体意识”问题的讨论》,载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第30页。]这种观点也获得了诸多学者的支持,认为政治人物的人为建构是“台湾主体意识”生成的决定性因素。[ 刘红:《“台湾主体性”的本质和影响分析》,载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李家泉:《“台湾意识”发展面面观》,载于《台湾研究》2007年第6期,第28页;郭艳:《简析“台湾主体性”对政党政治发展的影响》,载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3期。]但上述研究并不侧重于对“台湾主体意识”生成过程的分析。
试析“台湾主体意识”的传播策略
日期:2019-05-08 14:53 点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