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非洲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日期:2019-07-16 16:54  点击:616
1 灭活疫苗的研究
灭活疫苗在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毒后就开始研制,但效果不佳。灭活疫苗因自身固有的缺陷,难以刺激先天免疫系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虽部分能刺激猪产生抗体,但很难检测到中和抗体的存在。随着对ASF研究的深入,Blome等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新型佐剂PolygenTM 或 Emulsigen®-D等仍然无法抵御 ASFV 的攻击。
2亚单位疫苗
ASF亚单位疫苗使用杆状病毒为表达载体,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将具有中和表位的非洲猪瘟病毒的保护性抗原进行表达,然后将得到的蛋白质或多肽与抗原呈递细胞结合以诱导更高的抗ASFV 中和抗体。ASFV编码的结构蛋白种类很多,经研究发现具有保护作用的有3种重要抗原蛋白P72、P54、P30。产生P72和P54的抗体可以防止病毒吸附,P30的抗体可阻止病毒内吞作用。在P30、P72和P54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只能延缓临床症状并降低病毒血症水平,仅能提供50%的保护而不能达到有效保护。由于ASFV具有复杂的结构蛋白和免疫逃避机制,紧靠上述3者抗原刺激产生的中和抗体很难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3 病毒活载体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目前,关于病毒活载体疫苗主要表现在诱导免疫应答上。有相关研究以狂犬病病毒、痘病毒或腺病毒等作为载体表达ASFV保护性抗原基因,以期获得更好的细胞免疫和CTL(Cytotoxic lymphocyte)反应。Lokhandwala等使用“鸡尾酒”式混合免疫,为获得理想的诱导免疫应答反应,但这些研究未进行攻毒保护试验,需进一步验证保护效果,确保该疫苗研制方法的可行性。
减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s,LAV)可根据毒株的来源将其分为三类:传代致弱毒株、天然致弱毒株和重组致弱毒株。ASF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流行期间,使用传代致弱毒株免疫动物后出现了肺炎、流产和死亡等副作用。随后Krug等在Vero细胞中进行传代培养分离株ASFV-G,传至第110代时病毒毒力完全丧失,但接种到家猪体内并未获得有效保护。用天然致弱毒株免疫动物后,可以诱导机体对ASFVⅠ型的不同分离毒株产生交叉免疫保护,但同时有不可估量的副作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问题。
重组致弱毒株可以通过敲除病毒某种特殊基因(病毒毒力基因、免疫逃避相关基因等),降低病毒毒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研制出既安全又有效的基因工程减毒活疫苗。研究表明,一些毒株缺失部分基因后,接种宿主后缺失毒株毒力降低,可诱导产生针对同源毒株或异源毒株的特异性免疫保护。宿主免疫系统受到编码多种蛋白的ASFV干扰,目前已有的病毒免疫逃避相关基因有A238L、A179L、A224L、 DP71L、MGF360/505、I329L、K205R、D96R、DP148R、A276R、D96R和EP153R,因此,这些基因的缺失有助于增强宿主免疫反应。为了鉴定合适的缺失靶基因及其组合,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来研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且没有相应副作用的ASFV减毒疫苗。
4 核酸疫苗
又称DNA疫苗,研制技术并不是很成熟。Argilaguet等将ASFV 的P72、P30和P54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上,制备ASF的DNA疫苗,但DNA疫苗免疫猪后并不能提供针对感染的保护。在真核表达载体中融合表达ASFV P30和P54基因与猪白细胞抗原II的特异性抗体单链可变区基因,可以让一些动物获得免疫保护。最新研究发现,ASFV基因组DNA质粒表达文库提供60%的保护力,并且需要用ASFV 抗原构建的多种DNA疫苗以获得更高的免疫保护作用。则在这一方面应寻找更多,提高核酸疫苗的保护水平。
5 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
当前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怎样解决ASF疫苗。亚单位、DNA 疫苗虽可以诱导 ASFV 产生特异性抗体及相应的细胞免疫反应,但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提供完全保护。部分基因缺失疫苗虽可以提供安全保护,也无法排除免疫动物后靠残余的毒力引起动物出现亚临床症状和病毒血症。
ASF 疫苗在研发过程中,需进一步研究病毒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其复制和转录的调控,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为研究ASF疫苗提供依据和方向。有关免疫逃避相关蛋白的研究甚少,深入研究相关机制将有助于 ASF 疫苗研发。
点击在线投稿 
关于网站  |  普通版  |  触屏版  |  网页版
10/19 09:4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