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者考察研究
朱苦拉咖啡的历史文化可追溯到法国殖民文化、天主教传教史、中国咖啡种植历史与咖啡产业发展、民族贫困地区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等,朱苦拉咖啡的“中国咖啡活化石”之名,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实。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和深入研究使其文化属性得以彰显,朱苦拉咖啡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为当地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各领域学者的研究,大大提升了朱苦拉咖啡的知名度与商业开发潜力。在此,以马锡晋、陈德新、郭丽娜为例。
云南省热作所的马锡晋教授1981年前往朱苦拉进行考察,是最早对朱苦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热作专家,他亲眼目睹了田德能神父所植于教堂旁边的那棵咖啡树,经查证是我国现存小粒种咖啡树树龄最高的,随后并认定了朱苦拉咖啡种性上的优越性和作为当地“摇钱树”的咖啡的经济效益之高,认定朱苦拉咖啡在种性上是小粒种咖啡,其中红顶株(铁皮卡变种)占31%,绿顶株(波邦变种)占69%,与德宏保山小粒种的群体组合比例相反。中山大学的郭丽娜教授,从2007年开始关注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中国的各种研究,曾主持2007年中山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汉学研究”(2007);主持2009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在四川的传教和文化活动”(2009-2012);主持2009年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彝学研究”(2009-2014);持续对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研究,发表了系列学术成果,涉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黎外方传教会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完整历程。田德能神父就是外方传教会的成员,也是民族语言学家,1904-1908年,田德能在朱苦拉传播天主教的同时,也对朱苦拉的地方习俗、传统文化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可谓研究朱苦拉的第一人。而郭丽娜翻译出版的《云南倮倮泼---法国早期对云南彝族的研究》,正是天主教神父保禄·维亚尔和田德能对云南彝族的专著,为研究朱苦拉咖啡历史文化,理清了脉络。
陈德新,2010年以来,专注于对朱苦拉咖啡的历史文化研究,多次进入朱苦拉实地考察,收集了关于朱苦拉的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口述资料,并于2017年出版了《中国咖啡史》、《朱苦拉咖啡之旅》两本专著,并制作咖啡系列专题纪录片,大大提升了朱苦拉咖啡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2018年12月-2019年1月,陈德新教授第21次深入朱苦拉进行咖啡加工工艺的实验与探索,为朱苦拉咖啡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原动力。
除此之外,政治学、经济学、农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各学科领域的学者也开始关注朱苦拉百年咖啡文化,并进入朱苦拉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二)商业投资开发
1、探索中开发: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
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24日,派出两名成员探访考察朱苦拉,随即于朱苦拉签订保护和开发协议,内容包括将朱苦拉古咖啡林命名为“后谷之源”、对朱苦拉小组的84户农户进行补贴、高于市场价收购咖啡鲜果、为13亩老咖啡林聘请护林“大使”、扶持朱苦拉发展咖啡500亩等5项。
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开启了朱苦拉咖啡的商业化发展之路,在村民的记忆里,“德宏那边的老板”即“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对村民特别好。为数不多的古咖啡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村民种植咖啡的积极性。
德宏那边的老板来朱苦拉开发咖啡时,对村民特别好,他们先是派了一个年轻小伙子来朱苦拉,长期和村民打交道,待了半年时间,谁家的咖啡熟了,他都会提前告知农户,积极配合采摘咖啡鲜果,每公斤鲜果卖到10元,由于朱苦拉咖啡面积小,产量也不高,我们都把地上掉的咖啡捡起来,一起卖给他们,他们全部都收购。咖啡树不多但每年都能有好几千的收入,但后来,朱苦拉咖啡的品牌被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拿到,政府免费发放咖啡苗,鼓励我们发展咖啡产业,所有的稻田都种上了咖啡,之后咖啡的收购变得没有以前那么顺利了。
2、开发中探索: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2011年成立的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滨川咖啡”商标,大力发展咖啡种植,2012年,2月13日,县政府组织各委办局及局及各乡镇主要领导到钟英乡召开咖啡产业发展推进会,并分解下达各乡镇咖啡产业发展种植任务2600亩。2012年-2017年之间,高原公司在钟英、朱苦拉迅速发展咖啡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高原公司负责对宾川地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高原公司的老板万雪君刚来朱苦拉的时候,对村民挺好的,给小孩发红包,给村民送礼物,但是这几年咖啡收的并不顺利,以前由于各种原因(政府政策、公司竞争),万总并没有直接进入朱苦拉收购咖啡,而是通过寻找当地代理人的方式间接收购朱苦拉咖啡,然后转卖给公司。这几年共经历了两任代理人,一个是之前的村长YZY(咖啡款项未支付给农户就突然病逝,咖啡款项未支付给农户),一个是LCL(至今仍未付清农户的咖啡款)。两次挫折让村民对高原公司失去信任。直到2017年,万总带着公司员工进入朱苦拉收购咖啡,也曾因观念不一致而与村民产生冲突。2018年初,收购朱苦拉咖啡100余吨,2018年至2019年,咖啡收购过程相对2017年要顺利些,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1、公司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村民分类采摘,然后分拣出不合格咖啡果,否则就要压低价格,由于这几年咖啡管理松散、营养不良,咖啡果的质量并不好,最后交易的咖啡果价格多是6-9元一公斤不等,导致村民怨声载道。2、按照公司标准,只有朱苦拉的合格咖啡红果可以按照10元一公斤的高价收购,渔泡江沿岸的其他村的咖啡果则最多只能卖到6元,因此,有的村民为了从中牟利,低价收购其他村的咖啡专卖到公司以赚取差价,有的村民帮其他村的亲戚高价卖咖啡。
朱苦拉咖啡近几年的曲折收购历程,导致咖啡的质量和口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市场评价不高,为高原公司的开发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收购双方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冲突中博弈,在博弈中达成共识。
德宏后谷咖啡和宾川高原有机农业开发公司对朱苦拉咖啡的持续性商业开发行为,以及村民对传统咖啡产品的创新性研发,直接或间接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也扩大了朱苦拉咖啡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三)政府政策倾斜
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是宾川县特困村委会之一。从2007年10月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到2018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朱苦拉的乡村振兴之路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的切实落实,十年脱贫路,终见成效,如今朱苦拉村委会各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群众收入翻了十倍,生活水平连年提高。
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委会是全县二十九个贫特困村委会之一,更是今年全县八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村中最为贫困、扶贫开发基础条件最差、工作最艰难的一个村委会, 2007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172.18万元,其中:农业种植粮食收入29.98万元,占总收入的17.4%;经济作物收入70.97万元,占总收入的41.2%,畜牧业收入9.75万元,占总收入的5.7%;野生植物采集收入17.8万元,占总收入的10.3%;林业收入33.33万元,占总收入的19.4%;其他收入10.35万元,占总收入的6%。工业、企业尚属空白,人均纯收入595元。2014年以来,朱苦拉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镇关于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战略性任务,以农民致富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出列为目标,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贫开发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周密部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14年,朱苦拉村根据州县和平川镇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要求,对全村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共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53户951人,贫困发生率82.1%。全村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55.49%、交通条件落后20.2%缺土地5.58%、缺劳力0.84%。通过2014年以来的不懈努力,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14年贫困人口脱贫退出61户239人,2015年脱贫退出61 户229人,2016年脱贫退出64户278人,2017年脱贫退出68户221人、贫困村退出10项指标圆满完成。目前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户64人,综合贫困发生率5.41%。201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5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
朱苦拉百年咖啡种植历史与传统制饮习惯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在信息化时代下因各种媒体宣传,随即转化为潜在的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朱苦拉是典型的民族贫困山区,脱贫攻坚工程的艰巨性自不必说,政府持续的脱贫工作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朱苦拉带来发展的契机。朱苦拉传统咖啡制饮方式已成功申报州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级政府的配套发展资金为朱苦拉咖啡古树林的保护和咖啡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乡村旅游业的开发,民族文化特色村寨的建设,直接或间接助力朱苦拉脱贫致富。
如今的朱苦拉经济来源以种植烤烟、核桃、青花椒和咖啡为主,种植面积分别已达到800亩、2500亩、1750亩和500亩,养殖业以生猪、山羊为主,养殖规模达4200头、2400只。近年来,朱苦拉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扶贫政策的持续落实为朱苦拉咖啡产业的发展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四)村民传统观念变革
朱苦拉咖啡是平川镇继烤烟、核桃、畜牧、药材之后挖掘出的又一新兴产业,是专门为朱苦拉少数民族贫特困村委会“度身定做”的脱贫致富产业,在受到外界关注的同时,村民传统观念也在发生变革。
朱苦拉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历来是遵循自然,安贫乐道。咖啡在2007年之前基本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地理位置的要素之外,与村民的传统观念关系密切,村民很清晰,咖啡这种外来物是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的,但是他们也不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盲目扩种,加之对外界信息了解不多,缺乏冒险精神,对商业咖啡、旅游发展并不关心,大部分村民仍旧遵循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但是随着这几年咖啡产业的发展,部分村民的观念在悄然发生转变。尤其是年轻一带,手机的普及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他们不再固守陈规,而是学着利用朱苦拉咖啡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随着其名气越来越大,外来旅游者越来越多,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引入新技术、购买新机器设备,研发新的咖啡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有了一定的商业发展思维和竞争意识。
我们朱苦拉咖啡是法国人带过来的老品种(阿拉比卡种的波邦铁皮卡),寿命长、颗粒小,口感好,历史长,比德宏保山那边的新品种(卡蒂姆)要好得多,咖啡不是看果子长得大不大,而是看做成咖啡粉的口感,朱苦拉咖啡很香,但是不太苦,也不酸,德宏那边的咖啡听说是很酸,不好喝。以前我们也不会卖炒好的咖啡粉,现在从全国各地过来的游客想喝到朱苦拉传统的咖啡,我们也学着卖咖啡成品。现在大家都用机器加工,传统的用杵臼、石磨、风车加工咖啡的方式因为效率太低,已经被淘汰了。咖啡这几年不如以前管钱了,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
朱苦拉咖啡文化产业对当地社会的多维影响
日期:2019-11-12 17:39 点击: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