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医药、卫生 » 正文
教师群体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与行为自我效能现状调查与分析
 
文档类型 doc 更新日期 2018-03-23 14:08
文件大小 0.07M 浏览次数 5627
下载次数 0 论文下载 下载
 
详细介绍
 
迄今,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且发病趋势逐年上升。而在非发达地域,以糖尿病等为代表的非传染性疾病则形势更为严峻[2]。 2009年以来,我国已成为糖尿病发病第二大国,发病率仅次于印度[3]。其发病群体日趋大众化,发病年龄迅速年轻化,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糖尿病也成为全世界各国亟待完成的任务[4]。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虽然其发生、发展与转归与家族遗传、感染、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精神刺激、心理因素等均不无关系,虽然不可治愈,但可较好预防、控制与治疗[5]。尤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减少55%的糖尿病发病率;对糖尿病的早期和规律性治疗,可使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减少50%以上[6]。从而为社会节约医疗卫生资源,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也可使患者自身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有鉴于此,我们对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群体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问卷调查。并与郑州市部分社区和包括梅州市及县城所属的1~3级不同类型医院内住院治疗的非教师群体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进行对比,旨在发现学校教师群体中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及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方面的盲点和误区,为相关政府机构对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以及教师群体中的糖尿病患病群体制定健康保健与健康促进的方针、政策,提供理论参考或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5年8月,抽查郑州地区15所不同类型学校教师群体中13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研究组,并以郑州市部分社区和和包括郑州市及辖区县城所属的不同类型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8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并自愿参与该项研究。其中研究组男75例,女55例;年龄37~72岁,平均(54.3±6.2)岁;病种和病程:1型糖尿病57例,2型糖尿病76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21年,平均(15.2±4.2)年;文化程度:研究生以上学历24例,本科学历37例,专科学历58例,中专学历11例;家庭情况:均无未婚、离异和丧偶。对照组男69例,女59例;年龄32~69岁,平均(52.6±5.9)岁;病种和病程:1型糖尿病60例,2型糖尿病68例,病程最短3年,最长23年,平均(14.6±5.6)年;文化程度:研究生以上学历19例,本科学历36例,专科学历60例,中专学历13例;家庭情况:除3例丧偶外,其余病例家庭均无未婚、离异情况。两组被试对象年龄、性别、病种和病程、文化水平、家庭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采用工具量表 该项研究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7,8]和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9,10]进行调查。其中①为台湾荣总医院宋素真主任授权使用[7],其在原Pender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基础上修改的中文量表。总量表共36个条目[8],包含5个分量表:自我实现(1~9)、运动保健(10~18)、均衡饮食(19~22)、职业安全(23~29)、人际支持发展(30~36)。问卷采用正面描述,量表的计分方式由“从来没有”、“偶尔如此”、“时常如此”、至“都是如此”分别给予0~3级计分,总量表得分0~108分,得分愈高代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愈好。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源于Becker等学者[11]发展之自评健康行为能力量表。本量表共28个条目,包含4个分量表: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营养、运动。问卷采用正面描述,计分方式由“完全没有能力做到”到“完全有能力做到”5个选项分别给予0~4级计分,总分为0~112分。得分愈高代表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越高[10]。
1.2.2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和相关人员对被试对象进行调查,在排除第三者干扰的情况下,采取面对面的方法收集资料,指导患者逐项填写,当场收回。该项调查共发出问卷260份,收回260份,问卷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被试对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比较
对照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 <0.01表1),提示学校教师群体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较差。
表1 两组被试对象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比较(评分,x±S)
项目 研究组(n=130) 对照组(n=128) t值 P值
自我实现 3.187±0.566 4.216±0.387﹡ 15.487 <0.01
运动保健 2.079±0.607 5.679±0.513﹡ 17.671 <0.01
均衡饮食 3.155±0.537 4.676±0.403﹡ 15.780 <0.01
职业安全 3.558±0.524 4.383±0.465﹡ 11.576 <0.01
人际支持发展 3.216±0.476 4.375±0.451﹡ 15.806 <0.01
总 分 67.456±8.775 80.588±9.465﹡ 9.669 <0.01
注:﹡与研究组相比(P<0.01)
2.2两组被试对象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调查结果比较
对照组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 表2),提示学校教师群体糖尿病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较低。

表2 两组被试对象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调查结果比较(评分,x±s)
项 目 研究组(n=130) 对照组(n=128) t值 P值
健康责任 2.316±0.629 5.487±0.576﹡ 16.187 <0.01
心理安适 2.216±0.607 6.779±0.457﹡ 15.676 <0.01
营 养 2.219±0.560 3.615±0.478﹡ 11.668 <0.01
运 动 1.966±0.649 7.815±0.505﹡ 18.547 <0.01
总 分 65.12±1015 86.49±12.54﹡ 8.667 <0.01
注:﹡与研究组相比(P<0.01)
讨 论
近年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对糖尿病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2]。单纯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不能保证患者实施良好的自我管理,而患者对自己能否执行某一自我护理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可能对行为能力具有更大影响[9,10]。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指引领个人、家庭、社区及社会朝向增进安宁、幸福及实现健康潜能的行为,即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健康与安宁幸福的目的所采取的任何活动[7,8]。目前,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治疗措施之一[13,14], 自我效能是其健康状况的预测因子[9]。
尽管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迄今已在社会、社区广泛开展,但本组研究的表1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130例教师中糖尿病患者在对自我实现、运动保健、均衡饮食、职业安全与人际支持发展5个分量表的调查问卷回复中,得分均明显低于同期非教师身份的社区糖尿病住院患者,提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佳且大为逊色于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社会人群;表2结果显示,教师群体对“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中健康责任、心理安适、营养、运动4个分量表问卷调查回复,得分亦明显低于同期非教师身份的社区糖尿病住院患者组成的对照组,代表自觉执行健康行为的自我效能亦大大低于普通社会糖尿病群体调查现状显示的状况不容乐观。
教师群体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低于社会其他普通糖尿病患病群体这一现状的产生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认知误区[15,16]:按照人们习惯性的认识模式,认为学校是一个传授知识和解惑的场所,在这个具有特殊文化性质的社区里工作的教师群体,具有较强的捕捉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多种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教师群体不用参与或者进行专题健康教育,自己就会掌握或了解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有点“无师自通”之意。殊不知,每一位教师受知识结构和自身专业特点之限制,并不能做到对医学知识也系统的研究,当然医学院校的教师除外。这样一来,学校也就成为事实上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盲区,教师群体也就成为真正的被忽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服务对象。具体对教师群体中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即使具备一些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但缺乏系统性,知识的获得途径,即不具备社区所进行糖尿病专题健康教育的计划性,更是缺乏医院针对糖尿病患者所制定的糖尿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所具有的科学性、连续性、长期性以及医院、护理人员、患者、社区四位一体的交互性。在调查中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举办过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内容相似的活动,但针对的对象是学生,不是教师。教师所参与的专题讲座方面的活动只是学术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知识和水平技能培训等等。由此可见,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服务的对象过于单一,导致教师群体中的糖尿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意识明显低于部分社区和不同类型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生活行为促进身心健康作用的认识不足,就很容易忽视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行为对疾病的影响。②职业因素的影响[17,18]: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静多于动,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不能保证充足的运动时间。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不仅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家访、课外辅导等工作,还承受着升学率的压力,这种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重的身心疲劳状态也使得患糖尿病教师全无运动锻炼的兴趣,进一步导致缺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与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原动力。因此,教师群体中糖尿病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低于部分社区和不同类型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③心理因素的影响[19,20]:有关文献报道,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可能与工作量大,效的压力、升学压力、经济状况、激烈竞争、工作的不断变化、角色冲突、职业倦怠等有关[20]。④工作特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工作与人际交往的范围的局限性,导致社会功能不同程度的欠缺,影响着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进一步降低了自觉健康行为效能。
总之,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作为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一种认知因素,影响个体对自身执行健康行为能力的意愿和动机。通过该项研究以及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教师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均较低,说明该群体对健康生活行为促进身心健康作用的认识不足,只有通过有效途径使患者对病情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 才能使其进一步主动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 达到降低血糖, 控制病情进展的目的[11]。因此,社区或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应加强教师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宣教,以引起足够重视,从而改善患者的自觉健康生活行为,提高教师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水平。 
 


您还没登录,登录后查看详情
 

 

 

 

免费注册会员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