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舞蹈“高抬火轿”的探究与传承思路和途径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智慧与文明的结合体。本文通过对民间舞蹈“高抬火轿”的探究,体现出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结合其现状分析,进一步提出传承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抬火轿 探究 传承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点,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且规划建立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以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千百年来,我国的民间艺术随着社会的变迁在急剧的发生变化,生存的空间也在日渐萎缩,如皮影、剪纸、花灯等,甚至有些民间艺术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急需传承与保护。2011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由此看来,我国政府不仅重视民间艺术,更重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这些民间艺术之所有传承以保护的必要性,我想在某种意义上也蕴含了深刻的意义。可以说,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和平、和谐、繁荣之间的关系,也体现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是我国中华民族文化摇篮之一,许多民间技艺流传至今,堪称一绝。
名胜古迹、文化遗址真是数不胜数,如古城安阳的殷墟,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等;诗词歌赋名人辈出,如唐代诗人杜甫、李贺、李商隐、韩愈等;河南地方戏曲45种,如豫剧、河南坠子、曲剧等剧种;还有举世闻名的河南温县陈式太极拳;以及需要传承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技艺朱仙镇木板年画、开封汴绣等。在河南不单单只有这些,位于河南西北部的沁阳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1990年被名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命为首批“河南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被名为千年古县。这里不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闻名遐迩的历史名人朱载堉、一代循吏曹瑾的故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怀邦”、朱载堉创造的民间大型舞蹈“高抬火轿”等的发源地。在这里我想着重探究下大型民间舞蹈“高抬火轿”。通过“高抬火轿”也许可以观察到一种文化现象,了解到民间音乐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