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经济 » 正文
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性原理研究 -------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
 
文档类型 doc 更新日期 2013-10-11 11:34
文件大小 0.18M 浏览次数 627
下载次数 0 论文下载 下载
 
详细介绍
 

   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性原理研究

                 -------基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的实证分析

摘要:大量学者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高低来研究其适度性问题,而探讨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不多,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出发,利用我国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适度性

 

一、引言

凯恩斯经典的“政府干预论”为政府宏观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运用成为政府的首选。财政政策中的政府转移性支出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项。多数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保障性支出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提高居民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学者谈到过度的社会保障会改变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而影响到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已经对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内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性比较早的当属穆怀中教授。穆怀中(1996)提出了一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算模型[1],为比较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依据。马会(2007)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进行具体测算,提出中国应该放慢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2]欧阳琼丁日佳2011认为社会保障政策需要考虑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区间”,需要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调控地方社保水平差异,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责权利”[3]。还有大量的学者针对各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实际上,从大量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学者还是沿袭着穆怀中教授提出的“一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算模型”框架下展开的。本文从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出发,利用我国1989—2009年的相关数据,借助于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对社会保障支出要保持适度性的原理进行了论证。

二、基本模型和原理

在很多情况下,解释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可能在瞬间发生,两者的作用过程通常都有时间滞后,也就是说解释变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完全作用于被解释变量。同时,由于经济活动存在惯性,因变量的当前变化往往受到自身过去取值水平的影响。这种因变量受到自身或其他经济变量过去值的影响的现象称为滞后效应。滞后现象在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中非常常见。但是, 当按一般回归模型讨论滞后现象时,不得不引入较多的滞后变量,带来观察数自由度的损失。就此阿尔蒙Almon提出了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



[1] 穆怀中.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经济研究 19972):56-63

[2] 马会.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性的计量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 20073):26-28

[3] 欧阳琼  丁日佳. 我国地区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研究J]中国劳动  20114

 


您还没登录,登录后查看详情
 

 

 

 

免费注册会员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