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文化、教育、历史 » 正文
清中前期江南沿海市镇的对日贸易
 
文档类型 doc 更新日期 2013-10-24 17:21
文件大小 0.09M 浏览次数 384
下载次数 0 论文下载 下载
 
详细介绍
 

清中前期江南沿海市镇的对日贸易

              ——以乍浦港为中心

 

 

摘要:清代康熙开海以后,江南地区的对日贸易开始活跃起来。宽松的贸易环境,为江南商品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兴起了一大批对日贸易港口,其中以乍浦港最为典型,它自康熙开海后走向繁荣,到乾隆一朝达到鼎盛,成为中日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在清代中日贸易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乍浦港的繁荣促进了江南手工业的发展,加快了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有效地缓解了清代江南地区的钱荒,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清代   江南   市镇   乍浦港   日本   贸易

  

 乍浦港隶属浙江省嘉兴府平湖县,位于杭州湾北岸江浙两省的接壤处。北临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港,南接甬江出海口的定海港,三港形成鼎足之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称为“浙西咽喉”、“东南雄镇”,自唐宋时期就备受重视。唐贞元五年(789)设乍浦下场榷盐官,南宋淳祐六年(1179)设乍浦市舶提举司。“元至正间,番船皆萃于此。明洪武中,筑城浦上,以备御焉,国朝额设乍浦水师,雍正七年増设都统驻防,实为海口重镇”。[1]“乍浦为浙江之藩篱,而亦江苏、吴松之保障。”[2]乍浦地处东南要害之地,在清代以前,其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海防方面,贸易功能并不突出。“康熙甲子台湾既入版图,大驰洋禁,嗣是五方辐辏,千骑云屯积,今七十余年极炽而丰,俨然东南一雄镇焉。[3]康熙开海后,乍浦港的贸易功能才突现出来,逐渐发展成为对日贸易的重要港口。本文试通过分析乍浦港兴起的背景及其与日往来贸易来探讨清中前期江南地区对日贸易情况。

一、乍浦港兴起前江南地区概况

经济重心南迁后,北方大量劳动力南迁,不仅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同时也为开发江南[4]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江南地区逐渐发展起来,唐宋时期已成为全国的重心地带。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到了清代,江南地区已成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人地关系紧张。康熙四十八年(1709),浙江巡抚黄秉中上书清廷,其中讲到“浙省宁波、绍兴二府,人稠地窄,连年薄收,米价腾贵”[5]。其实不仅在宁波、绍兴如此,整个江南地区人地矛盾都是非常普遍的。人多地少,粮食种植面积严重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江南民众一方面对粮食作物进行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则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清两代,江南的方志资料显示出传统的稻米等粮食作物的收成,除了纳输租赋外,几乎已经一无所有,而农民生计主要则全赖经济作物的种植。[6]到了清代江南许多地区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结构,大面积地种植经济作物,逐渐形成了一些棉织、丝织等专业市镇。农业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的商品意识不断增强,加快了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商品流通,杭州、苏州、湖州、嘉兴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江南地区的商人极为活跃,足迹遍布全国,许多商人已不满国内的购买力,开始通过各种方法与外夷商人接触,将商品远销海外。国内商品的富余为对外贸易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也为乍浦港的兴起提供了可能。因此在开海令颁布之后,中外贸易如施琅所言:“兹海禁既展,沿海内外多造船只飘洋贸易、采捕,纷纷往来”。对外贸易发展起来,其中与日贸易上升最为明显,渐渐由明代的“西洋来市”转为“东洋往市”。



[1](清)嵆曾筠、李卫等修:《浙江通志》卷十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张大昌辑:《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85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第219页。

[3] ()宋景关:《乍浦志》(乾隆)卷一《城市》,《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

[4] 文中江南,大致是指苏、松、常、镇、杭、嘉、湖、应天(江宁)八府以及太仓州所包括的地域。

[5] 《清实录·康熙实录》卷二三八,康熙四十八年五月戊寅条,北京:中华书局。

[6]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9页。

 


您还没登录,登录后查看详情
 

 

 

 

免费注册会员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