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 » 文化、教育、历史 » 正文
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析
 
文档类型 doc 更新日期 2013-11-05 17:15
文件大小 0.26M 浏览次数 460
下载次数 0 论文下载 下载
 
详细介绍
 

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探析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


摘 要:当前科学发展由“小科学”时代步入“大科学”时代,协同创新成为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协同创新的实质就是对“封闭、单一、分散、低效”的体制机制再设计,建立“开放、多元、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能动地激活创新主体所在场域的一切有利的社会要素,以促进社会资源资本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实施“2011计划”的核心,是制约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为例,分析其运行规律,探寻能够最大化积聚社会资本、最大化产生社会效益的体制机制构建路径。

关键词:高校;协同创新;社会资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进步就是科学思想在科学家之间的社会网络中传播得以实现的,这种社会网络包括正式的科学交流和非正式的科学交流,正式的交流如学术论著、期刊等,非正式的交流如谈话、会议、日记等,这种非正式社会网络又叫“无形学院”。“无形学院”在“小科学” 时代广泛存在,其实质就是科学共同体社会资本的存量,它为科学交流、合作、资源整合、资源资本化提供了前提,促进了科技创新。当前,科学发展由“小科学”时代步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活动远非某一主体能够独立承担,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成为必由之路。“2011计划”就是在“大科学”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关键词是“协同创新”, 采取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其转化,从而提高我国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协同创新的链条上,企业是科技创新需求的主体、是投入的主体,也是科研成果转化、使用的主体,位于创新链条末,而高校具有企业无法比拟的人力资源优势,位于创新链条始。开展协同创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是高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破解创新资本瓶颈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本文以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探寻科学、合理、高效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的路径。



 


您还没登录,登录后查看详情
 

 

 

 

免费注册会员以后,您可以享受以下权利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

 


 
相关评论
 
分类浏览
 
展开
 
 
 

京ICP备2022013646号-1

(c)2008-2013 聚期刊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另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